2021-12-300次瀏覽來源:網絡
投資評價成為上海判斷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與之對應的,是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可直接拿到上海戶籍,入戶引進。
4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周海洋對《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創業人才獲得風投入戶的政策,也有一定的梯度,根據獲得風險投資的不同規模等條件,可以分別獲得落戶積分、落戶轉戶籍、直接入戶三種梯度的待遇。上海海歸落戶辦理中國所獨有的一種人口管理方法。一個中國人出生后被要求選擇其父母中的一方的戶籍作為自己的戶籍,在就學、就業等也可以遷移戶口,但是有時地方政府會限制遷移的名額,以及征收高額城市增容費;因超生等原因也存在大量沒有戶口的人口。
具體來說,對通過市場主體評價的創新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直接賦予落戶積分標準分值(120分);對通過市場主體評價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人才、落戶轉辦戶口年限由7年縮短為2至5年。對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予以直接入戶引進。
根據上海的落戶積分管理要求,凡達到標準分值120分的外來人員,就可以享受包括同住子女參加高考等市民化待遇。留學生戶口戶口若報入上海市或區人才服務中心集體戶的附同意接受函原件;戶口若報入由業務管理部門推薦的集體戶口的,用人單位報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的請示函中須注明;戶口若報入本人購買的產權房內的,附房屋產權證。這種市民化待遇,區別于戶籍人口之處,在于父母不能投靠、不能享受上海市低保待遇、不能申請購買共有產權房三項。
上海市目前的人才引進政策主要包括三個梯度,梯度是落戶積分,第二梯度是落戶轉戶籍,第三梯度是戶籍直接引進。
周海洋說,上海要進一步統籌平衡戶籍引進政策間的基本條件,構建梯度明晰、相互銜接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
為更好地集聚人才,充分發揮戶籍政策在國內人才引進集聚中的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尤其是加快形成創業團隊、風險投資管理團隊、企業家、科技服務團隊的規模集聚效應。留學生落戶政策把以“無血緣關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員”立戶,即由業緣關系共同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戶的稱為集體戶,家庭戶是戶口管理中最主要的形式。 ;上海科創22條 ;中提出,對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予以直接入戶引進。
除此之外,在上海市管理運營的風險投資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且取得經過市場檢驗的顯著業績的創業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市場價值達到一定水平的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經營業績顯著的企業家人才、在本市取得經過市場檢驗的優異業績的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也予以直接入戶引進。
周海洋說,原來上海的居轉戶、落戶積分都有一定的條件,但長期以來,條件設置存在一些問題,比較多使用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職稱等標準,但對于風險投資人才、創業人才、企業科技技能人才、企業家,包括科技中介服務人才而言,這些標準并不太契合社會總體評價。
也因此,上海市正在推動人才引進從體制內評價為主,向市場化評價為主轉變。而所謂的市場化評價標準,主要包括薪酬評價、第三方評價和投資評價。
其中,薪酬評價主要是指社保繳納基數和個人所得稅;第三方評價是指國際權威的大學排名等第三方組織的評價結果;投資評價就是指通過創業孵化器和風險投資機構的篩選機制來判別人才。
關于獲得風險投資一定規模的標準,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數字。周海洋告訴記者,操作是比較難的,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標準,需要更多聽取市場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 ;我們請了很多風投、基金管理者參與研究,大家的意見不是很一致,所以我們一直在聽在分析。 ;周海洋說。
而對于具體實施過程中是否會出現漏洞,以及鉆空子的現象,周海洋說,相關的標準出臺后會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同時也會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相關政策。
另外,根據《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上海將推進 ;雙自聯動 ;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更多的人才政策,會在 ;雙自聯動 ;(上海自貿區與張江(板塊樓盤、地圖選房)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區域內實現突破。
周海洋告訴記者,作為人才改革試驗區,上海自貿區和張江資助創新示范區肯定會在某一些領域開放度更高一些,改革力度更大一些。另外,一些面上鋪開的人才政策,在初始試行階段,也會先放在自貿區和張江資助創新示范區先做。 ;比如上海開展在滬外國留學生畢業后直接留滬就業試點,會先放在自貿區和張江。 ;
滬人才引進新政出臺 創業獲風投可直接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