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0次瀏覽來源:網絡
中美技術創新與發展中心是致力于中美創新與創業合作的平臺。上海留學落戶除了指戶數和人口之外,內地常以它代替“戶籍”,即民政公安部門以戶為單位,登記本地居民的冊子。該中心創始人段渠告訴本報記者,在美國大華盛頓地區的中國留學生、華人創業者回國參加各種創業大賽或創業交流峰會的很多、很活躍。 去年,大華盛頓地區有10多個團隊參加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至少有8個創業團隊參加了首屆;千人計劃;創業大賽,至少有5個團隊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科技創業大賽(寧波)以及浙江紹興市創業大賽,并有多個團隊進入決賽或獲獎。回國參加各種創業交流會議活動的人次就更多。 不過,真正辭去原來工作回國落戶的還不多。段渠認為,有志于回國創業者大多數都有自己在美國獲得的技術和團隊,他們為中國的投資機會和市場前景所吸引,但啟動資金以及其他創業條件尚未完全具備。因此,一些人處在觀望調研階段。 他認為,一般來說,初創企業要經過兩三年的孵化才能展現出價值,成功吸引足夠的風險投資或政府創業啟動資金,才能減少回國創業風險。留學生落戶政策把以“無血緣關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員”立戶,即由業緣關系共同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戶的稱為集體戶,家庭戶是戶口管理中最主要的形式。而美國本地創業孵化期就可以提供一個判斷項目和團隊是否具有繼續創業價值還是應當盡快技術轉移(技術交易)的機會。中美技術創新與發展中心正在探討與國內合作,建立這么一個服務體系,讓創新創業項目以的風險獲得出路。 段渠說,對于那些已經在美國建立家庭并打下一定事業基礎的人來說,回國創業有不小風險。但近有一個新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在校博士生、碩士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比起在美國已打拼10多年的60后、70后人員,他們更有可能直接回國創業。 在洛杉磯工作的楊衛寧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律師,正準備回國創業,已經為此準備了兩年。上海留學生落戶用人單位與留學回國人員簽訂的勞動(聘用)合同期限一年(含)以上,剩余合同期限(申請之日到合同截止日期)須六個月(含)以上。上述合同期限不含試用期。楊衛寧說,像她這樣在美國有不錯工作的人,之所以決定回國創業,首先還是源于對祖國的感情。其次,國內也需要有技術、有才能、有知識的人才。再次,從個人追求上看,回國創業能挖掘出自身更大潛力,實現自我價值。 新時期回國創業的海歸中,許多人擁有在美國科研機構或企業多年的工作經驗,他們手握技術、懷揣激情和報效的理想返回中國創業。張大為是其中的代表。1992年,張大為從北大畢業后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后進入美國的生化制藥公司工作近10年。在公司工作期間,他4次得到升遷,做到科學家的職位。2009年,張大為回國創立江蘇邁度藥物研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治療癌癥的一類創新藥的研發。 經過考察,張大為把他的企業落戶在江蘇泰州的中國醫藥城。他說,我們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創業融資整體平臺吸納海外人才回歸的策略,顯示了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遠見卓識。現在投資中國正如美國的投資人巴菲特曾做出的評價;當今的中國投資人非常幸運,生在一個日益強大的,趕上了一個日益發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