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0次瀏覽來源:網絡
關于城市功能提升和轉型發展需要,戶籍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國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頭戲之一。目前,發改委等部門正在制定相關方案,推動戶籍制度改革落地,預計到2022年可解決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同時,通過落實落戶制度,推進2億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
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真正融入城鎮指日可期。留學生落戶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制作,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
戶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今年的首要任務是使所有省份都能夠出臺具體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一直低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并且這一差距在不斷擴大。近日,由發改委組織編寫的《新型城鎮化報告》在上海發布。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6.1%,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9.9%,兩者之間存在著16.2個百分點的差距。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2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
數量如此龐大的群體被夾雜在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之間,他們的福利如何保障,如何讓這群以農民工為主的外來常住群體盡快在城鎮安家落戶,一直是政府關心的問題。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解決這一難題。
早在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 ;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
7月底,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抓緊出臺本地區具體可操作的戶籍制度改革措施,并向社會公布 ;隨后 ;地方版 ;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陸續出臺。多地也明確提出 ;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 ;的時間表。
5月,國務院批轉的《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 ;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 ;。留學生落戶上海留學人員是指公派或自費出國(境)學習,并獲得國(境)外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含)以上的人員;在國內獲得大學本科(含)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到國(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進修一年(含)以上的訪問學者或進修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彼時全國至少已有16個省份正式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并且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
我國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中,將拓寬落戶通道,督促各個地區,特別是主要城市,即外來人口聚集地區,實施更加積、更加寬松的戶口遷移政策。據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介紹,今年我國將努力加快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實施財政資金、建設資金、用地指標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的 ;三掛鉤 ;政策。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的具體方案,還有幾個地方尚未出臺,今年的首要任務是使所有的省份都能夠出臺具體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新型城鎮化體制亟待完善
圍繞 ;人的城鎮化 ;實現由 ;鄉 ;到 ;城 ;的轉變,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城鎮化是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不竭動力,是改善農業、農村、農民 ;三農 ;狀況的巨大杠桿。 ;城鎮化過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它的本質是農民變市民。對此,中央的要求很明確,一是要加快中小城市和中心鎮的發展,二是要把具備條件的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也就是說,推進城鎮化,不是單純追求城市規模的擴大和設施的建設,而是要真正把農民轉移到城鎮中來。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說, ;這同時也是輻射農村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
;我們要逐漸走一條健康的城鎮化道路。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表示。如果在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享受不到應有的服務,會加劇社會的不公與矛盾,城鎮化對現代化的貢獻程度也會大打折扣。可以說,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對順利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建成小康社會都至關重要。
的確,城鎮化不等于城市建設,而是要圍繞 ;人的城鎮化 ;這一核心,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 ;鄉 ;到 ;城 ;的轉變,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上海落戶若報入上海市直系親屬處,須附戶主的戶口本、戶主的房屋產權證、戶主同意入戶承諾書;戶口若報入用人單位的附集體戶口本地址首頁。對此, ;十三五 ;規劃綱要中明確,推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表示,新型城鎮化強調的是 ;人的城鎮化 ;應是 ;人的權利的城鎮化 ;是人的基本權利的 ;屬地化 ;包括人的經濟、文化、社會、政治共4項權利,這4項權利是不能分開的。在城鎮落戶,就是對這4項權利的落實。
不過,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 ;十三五 ;規劃綱要提出的4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個預期性的目標,不是約束性的目標,所以不存在強力去推進的問題。
如何解決農民工進城 ;后顧之憂 ;
為解決農民工的 ;后顧之憂 ;發改委今年還將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以覆蓋常住人口。
徐林表示,現在很多城市已經放開了落戶政策,但只放開了對本地的落戶政策,從調查情況看,很多地方在農民工落戶的政策制定上有偏,這是不合理的。在戶籍人口落戶方面不應該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視。另外,現在一些縣城和鎮的基礎設施狀況不能適應城市宜居、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政府要通過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來盡力改變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間的差距,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提高教育、醫療水平,要吸引更多企業到中小城市布局,以此來吸引農民工到中小城市就業。
那么,農民工進城,住房、就業、醫療等 ;后顧之憂 ;怎么解決?
關于住房問題, ;我們正在制定1億人落戶的方案,這個方案中我們提出了具體措施,包括"建立購租并舉的城鎮住房體系"。 ;徐林說。大多數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買不起房,我們就要提供公租房、廉租房,滿足不同層次住房需求。如果能夠加快建立購租并舉的體系,農民工進城后的住房條件就會加快改善。這種措施也有利于消化目前的房地產庫存。現在有很多城市已經在采取措施,比如用政府的資金購買一部分商品房用來做公租房、廉租房,提供給進城農民, ;這些做法我們都支持、都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