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0次瀏覽來源:網絡
市科委透露,今年以來,眾創空間中可享受直接落戶政策的約200人。
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22條”政策發布已有一周年,各項政策正逐步落實,創新創業環境和生態不斷完善。在今天舉行的市政協“優化創新環境”提案專題座談會上,市科委透露,今年以來,眾創空間中可享受直接落戶政策的約200人。
去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經過近一年時間深入調研,發布了被稱為“22條”的《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將上海建成綜合性、開放型科技創新中心,全國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以及國際科學、技術和產業策源地之一。
結合“22條”的落實,圍繞人才改革、眾創空間、國企科技創新、科技金融、財政支持、成果轉移轉化、開放合作等重點領域改革,出臺了一批先行先試的科技創新政策舉措。
創新創業人才政策自出臺以來備受關注。今天的座談會上,市科委相關人士表示,以來,關于創業人才、科技中介服務人才在居住證積分、居住證轉辦戶籍、直接落戶等方面的實施細則陸續發布,得到了全市創新創業人員的普遍歡迎。據初步統計,眾創空間中可直接享受獲得120分居住證積分政策的約5000人,可享受居住證轉戶籍7年縮短至5年政策的約1000人,可享受居住證轉戶籍7年縮短為3年政策的約500人,可享受直接落戶政策的約200人。
市科委同時表示,上海正構建完善的人才支持體系,自然科學基金計劃、啟明星計劃、揚帆計劃等計劃資助經費均翻番,并召開科學家月度座談會,聚焦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問題,問政問需問計于科學家,以及形成“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不同議題、不同群體”的平臺運行機制,提升服務科技人才隊伍的能力。
據介紹,全年用于研發經費支出925億元,相當于上海市生產總值的3.7%。留學生落戶中介上海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129家,截至去年底,累計有396家跨國企業在滬設立研發機構,在滬兩院院士176人,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累計771人。
在科創中心建設中,上海強化“新型研發機構”和“眾創空間”兩手抓。上海海歸落戶上海留學落戶上海在關鍵領域創新型功能平臺建設規劃布局,推進微技術工業研究院建設,聚焦“超越摩爾”微技術領域,及應用研究、工程服務產業孵化于一體,已先后與美國博通公司、伯克利大學傳感器中心等開展深入合作。在眾創空間建設,當前呈現出天使投資、大企業平臺、產業鏈生態、咖啡沙龍、創客孵化、朋友圈、創業教育、創業媒體、跨境合作、綜合創業孵化等十大運營形態和模式,超過90%的孵化器為社會力量興辦。
此外,在鼓勵風險投資發展方面,由知名天使投資人、知名企業家、資深互聯網人、金融界人士、文化思想界代表聯合發起成立的天使投資協會——海天會,目前聚焦創新創業和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匯聚了500億超級天使基金,以及500多個各類投資機構、創業額服務機構和個人。據統計,目前全市眾創空間成立的天使投資基金已達到16.75億元,獲得上海市天使引導基金投入2.74億元,累計投資企業近7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