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300次瀏覽來源:網絡
今年,上海市政府25日發布文件宣布,將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建立統一的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同時逐步建立積分落戶政策。
根據《關于進一步推進本市戶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上海將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建立統一的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同時,調整并逐步完善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會保障、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若干意見還明確要求完善積分深化落戶政“策”。上海將在完善居住證、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直接落戶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積分落戶政策。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有序辦理、公平公正的原則,對達到規定標準條件的人員,可以申請上海常住戶口。
在提升公共服務方面,上海還將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制度,形成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上海落戶居住證持有人按照規定享有義務教育、社會保險、住房、基本公共衛生、計劃生育、證照辦理、資格評定等服務待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逐步提高服務項目的保障標準,穩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范圍。
若干意見明確,上海將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綜合解決人口總量、結構、布局問題,堅持權責對等、梯度賦權,以“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居住”為基礎,健全梯度化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發揮居住證憑證享有公共服務的主渠道作用。根據相關規劃目標,上海的常住人口規??刂圃?500萬以內,同時,建立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4月25日,上海市政府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本市戶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在現有戶籍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積分落戶政策。上海將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
而在此前,“居轉戶”必須滿足持有居住證七年和連續繳納社保七年等五大條件。
此外,上海還進一步明確,2020年常住人口將控制在2500萬的規模,人口結構更加合理,人口素質進一步提升,人口布局進一步優化。
逐步建立積分落戶制度
上海市市長楊雄在今年1月表示,上海有1.5萬人通過“居轉戶”戶籍制度落戶。
楊雄說,上海沒有實行“居轉戶”積分管理,依然是條件管理,但會對這個政策做一些后評估,同時國家也出臺了新的居住證制度和一些戶口政策的改革措施。
在此次公布的《意見》中,上海提出,將深化完善積分落戶制度,完善居住證、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直接落戶的相關政策,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積分落戶政策。
按照上海市現行的戶籍政策規定,持有上海市居住證的持證人員,如果申請上海市常住戶口,需同時滿足五大條件,分別為:持居住證滿7年、按規定繳納上海城鎮社會保險滿7年、持證期間依法納稅、在上海市被評聘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具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無違反計生政策及不良行為記錄。
與此同時,上海對“居轉戶”實行總量控制,人數超過總量控制目標時將實行輪候制。最新一批公示的“居轉戶”名單中,審核通過的895人,多為大型公司、國企和科研企業人員。
一名上海戶籍政策研究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企業和國企人員社保繳納較穩定,且一般會鼓勵和幫助員工參與職稱考試,因此更容易達到要求。
盡管暫時無法通過積分落戶,上海仍設置了居住證打分制度,達到相應的分數,持證人可以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持證人的居住證積分達到120分,其子女可以在上海市參加高考。
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中,上海也是唯一一個“居轉戶”不實行積分落戶的城市,已經實施積分落戶的城市中,盡管落戶難度、指標和權重各不一樣,但共同的特點是重視申請落戶者的年齡、學歷水平及工作技能。
上海積分落戶具體的指標方面,將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合理設置積分分值。落戶上海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說,積分落戶的主要指標肯定還是要體現過去政策改革的理念。從上海改革的前景來看,工作表現、學歷、職稱、工作情況,以及社保、納稅等與城市貢獻的指標將會得到體現。
周海旺認為,目前上海積分落戶的具體指標還沒有公布,但落戶門檻已然不低,政府可以相應降低落戶標準,以常住人口的數量來作為城市公共服務的參考依據,讓更多人通過貢獻來獲得城市戶籍。
設2500萬人口控制目標
《意見》重申,到2020年,上海市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將控制在2500萬以內。這也與上海“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相一致。
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同比下降1.5%。
楊雄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上海是一座24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據統計去年常住人口下降主要因為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隨著產業外遷而離開。另外,“五違”整治后,有一部分非就業人口離滬。
在周海旺看來,上海要在5年時間里將常住人口數量增長控制在75萬以內,這一目標的實現并不困難。
周海旺分析稱,此次積分落戶政策也是調控人口數量的手段之一,根據不同的指標和分數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務,特別是子女的教育等,對人口總量的調控有一定作用。
此外,整治非法就業、整治群租房等措施,也能達到調控人口總量的目的。以上海閔行區許浦村綜合整治為例,自去年10月全面啟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以來,許浦村已清退非法居住來滬人員1.3萬人。
上海近年來產業結構處于調整期,也對上海常住人口的增長產生影響。上海留學落戶
周海旺說,這些政策最重要的目的,一方面是控制人口總量的增長,一方面也是要調整人口結構,更多增加人才比重。因此,后續的相關政策和配套政策要體現公共服務和貢獻掛鉤的理念。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裕民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治理環境問題等方面出發,控制人口規模是有必要的,但控制人口規模的關鍵還是在調整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