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0次瀏覽來源:網絡
積分落戶上海,門檻究竟有多高近日,《上海積分落戶管理辦法》終于問世,雖然落戶路徑變得透明,但很多人測算一番后發現,落戶上海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即。留學生落戶上海留學生落戶留學生落戶政策<br/> 目前,上海、、天津等一線城市都已經實施了與居住證相配套的積分落戶制度,上海的外來人口能否落戶很大程度上跟工作單位的落戶指標綁定。<br/> 近日,《上海積分落戶管理辦法》終于在萬眾期待中問世,雖然落戶路徑變得透明,但一些細則使許多久居上海的外地人充滿希望卻又陷入了失望。<br/> 有人表示,上海引導人口流向和調整城市結構的做法過于謹慎,這也使得首都成為中國最難拿到戶口的城市。<br/> 落戶迎來一線希望<br/> 在上海文化圈打拼十幾年的李文斌,終于盼來讓"北漂族"期待已久的積分落戶政策,當他根據網上"上海積分落戶"計算器為自己測算一番后才發現,落戶上海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即。"這個政策給落戶開了一個口,但條件相當苛刻,其中居住證就很難辦。"他無奈地說。<br/> 其實,"積分落戶"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11年6月20日,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便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若干問題的建議》,正式提出了積分落戶制。"積分落戶",是指通過設置一套指標體系,對外來人員落戶本地的條件進行指標量化,并對每項指標賦予一定分值,當累計積分達到規定分值時即可申請落戶。<br/> 2012年,王陽明從合肥工業大學畢業,來到上海一家民企從事發動機研究,如今已成為公司的主力人員。但是他的戶口至今沒有解決,他告訴記者,公司里很多人連居住證都在排隊等待。<br/> "上海戶籍的最終收益是享受上海基本公共服務。"王陽明表示,積分落戶政策的好處在于能夠讓外地人看到一線希望,但要在更大程度上推動服務資源落實在居住證上。<br/> 在李文斌看來,如果每年公布積分落戶的達標人數和分數線的話,在施政的透明和公平性上,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論過去還是現在,要取得上海戶口仍然很難。更主要的,不是所有企業都有申請戶口、居住證的權利,尤其是民營企業。<br/> 2013年,余淼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國企工作,雖然這類單位戶口解決的比例高,但她還是被卡在有限的名額之外。"很多國企、央企和中央直屬機關等,都屬于中央在京單位,原以為可以辦工作居住證,但是‘首都之窗’上給了回復:根據人事工作管理權限,中央在京單位不在上海市工作居住證辦理范圍。也就是說,在這些單位里,沒有上海戶口的,連工作居住證都辦不了。"她對民主與法制社記者說。<br/> 余淼坦言,雖然全國性的工作居住證就開始實施了,但在教育、醫療等核心福利上和上海市居住證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積分落戶是中國大中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應對城鎮化的一種"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探索。<br/> 當然,也有網友認為,與現行審批落戶相比,上海積分落戶其實是多了一條路,是在維持現有中央、軍隊、上海市三大系統審批落戶制度不變的情況下,給予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員一條新路和一線希望。這也是戶口管理從行政化向社會化邁出的第一步。積分落戶政策至少在形式上將其數量化、標準化,順應了社會前進的步伐。<br/> 積分落戶門檻有多高<br/> 記者梳理意見稿發現,申請落戶者需持上海居住證、不滿45歲、在京連續繳納社保7年以上、符合計生政策、無犯罪記錄。同時,意見稿對申請者的學歷水平、住房情況、居住時長、專業技術能力、創業能力、納稅能力、信用記錄等各方面都有較為細致的說明。<br/> 早在2003年,上海就已開始實施工作居住證制度,此舉旨在加快首都人才戰略的實施,吸引并鼓勵各類優秀人才來京創業和工作,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br/> 但是,工作居住證的申領條件被指苛刻,申請人不僅要有學士以上學位、繳社保、納稅等要求,連所在單位也要具備一定資格。因此,申領到的人并不多。<br/> 同理,沒有上海居住證,就無法擁有申請落戶的資格。<br/> 除了上海,天津、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均已實行了居住證制度,但各自為政,標準不一。<br/> 年初,上海通州被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通過積分落戶等政策,推進外來常住人口市民化。<br/> 去年12月7日,上海市"十三五"規劃的建議要求,全面落實疏解非首都功能任務,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設市行政副中心。同時提出將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實施居住證制度,穩妥推進在京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的落戶工作。<br/> 據了解,上海通州積分落戶的基本條件有6個:1.持有《上海居住證》滿10年以上;2.在本區有住房或者租房滿8年以上;3.985工程或者中科院系統研究所畢業碩士畢業;4.持有《上海居住證》期間在本區繳納社會保險連續滿10年以上;5.國家中級職稱以上;6.無刑事前科。<br/> "這6條都要做到實在很難。"張波對民主與法制社記者說。<br/> 張波是通州一家事業單位的職工。17年前,他從鄭州大學畢業,之后一直在這家單位工作,至今沒有解決戶口。<br/> 眼看兒子就要上高中,張波發愁,自己的戶口解決不了,兒子只能回老家高考。附在戶口上的子女教育福利,是北漂們最為看重的。<br/> 連繳社保7年、持居住證、不超45歲、符合計劃生育、無犯罪記錄這五大條件是落戶上海的基本門檻,張波認為,從基本條件來看,上海的積分落戶制度高于上海,成為"史上最嚴、門檻最高"的積分落戶政策。<br/> 對此說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上海積分落戶政策之所以門檻高,是因為上海根據首都功能定位,一方面要嚴控人口增長,來設定積分落戶制度。另一方面,根據京津冀發展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需要,征求意見稿方案中對從事低端產業就業還減分,也是根據上海實際狀況作出的調整。<br/> 上海市"十三五"規劃的建議還提出,未來5年要嚴格控制上海人口規模,全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比下降15%左右,使"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首都核心功能顯著增強。這就意味著東城、西城、海淀、朝陽、豐臺和石景山的人口將不增反降,預計將減少近200萬人。<br/> 積分落戶改變戶籍分配格局<br/>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在上海落戶約有9條途徑。去年3月18日,上海市首次出臺規定,凡是在上海市被評為全國勞模、現在仍為農業戶口且有落戶意愿的外省市農民工,均可視作落戶對象。<br/> 針對非特殊人群,一般的落戶方式主要有三種: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進入大型央企的重要崗位;應聘有進京指標的國企、高科技單位、高校等單位的部分崗位;考取能解決上海戶口的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社工崗位。<br/> 特殊人群主要考慮工作關系、親屬投靠關系、人才引進及城市發展需要。其中,工作關系如中央及國務院直屬單位調工、調干在京入戶;親屬投靠,如寄養未成年人、夫妻、子女、老人投靠,投靠入戶可能根據條件入農戶或非農戶,并且均有嚴格要求;人才引進,包括應屆畢業生留京及特殊人才引進,但應屆生留京自2005年來指標逐年壓縮,且自去年劃定"年齡線",而特殊人才主要針對"千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資質審核嚴格;另外,還有符合要求的商人也能入戶,需滿足企業連續3年每年納稅80萬元人民幣以上或者近3年納稅達300萬元人民幣以上等條件。<br/>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近幾年來,現行的中央、軍隊和上海市這三大系統每年審批的戶口指標數在10萬至11萬之間。其中,中央部門審批指標數超過5萬;上海市相關部門審批數量大約為4.8萬;軍隊系統審批為0.6萬人左右。審批指標一年一調整,標準不一致。其中,軍隊和中央部門不設上限,也就是說中央部門和軍隊系統的戶口指標基本上處于按需供給狀態。新出臺的積分落戶是這三大系統的有益補充,是新開辟的一條渠道。<br/> 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些年,上海市的企業數量及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從這個角度來看,原有三大系統審批落戶的通道并沒有完全適應首都經濟發展的需要。<br/> 目前,上海市積分落戶還沒有正式實施,可以拿、上海和天津三個城市進行參考測算。<br/> 積分落戶,主要看重知識水平和對社會貢獻程度。其中,按學歷,初中學歷5分,本科及以上學歷80分;按專業技術職稱,中級職稱可獲60分;按社會服務與表彰獎勵,獻血每次可加2分,捐款每千元積2分,表彰獎勵最高可獲120分。平均每年市積分制入戶名額約5000個。另外,由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常住人口為1270萬,非戶籍人口為476萬,數量龐大。<br/> 在上海,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最有優勢。上海的積分落戶制度有兩類:一類是針對應屆畢業生。學歷越高、學習成績越好、外語與計算機能力越強,得分就越高;一類是居住證積分入戶制度。在積分的要素中,年齡指標最高分值30分,教育背景指標最高分值110分,專業技術職稱和技能等級指標最高分值140分。另外,創新人才可有額外加分。,上海積分落戶成功的只有6000人左右。<br/> 天津落戶比北上廣容易,但依然看重高學歷人才。如果積分申請人五項社會保險全部參保繳費,每滿一年可積12分。其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滿一年積4分,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滿一年各積2分。<br/> 有不少網友認為,大城市的戶口是緊俏的公共資源。建立積分落戶制度,也就是從數百萬外來人口中挑選少數人落戶上海,做好這項工作也考驗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所以在政策施行的過程中還要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