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00次瀏覽來源:網絡
9月10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17年間,在滬工作和創業的留學人員已經翻了近8番。上海落戶若報入上海市直系親屬處,須附戶主的戶口本、戶主的房屋產權證、戶主同意入戶承諾書;戶口若報入用人單位的附集體戶口本地址首頁。留學生落戶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制作,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記者昨日從市人保局了解到,上海的“海歸”總數已經超過11萬人,每年落戶人數超過6000人。從2010年起,上海已連續4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有魅力的中國城市”前十名,近兩年更是排名?!吧虾4艌觥睂τ谶@些留學人員,吸引力正不斷加強。 讓才能盡情施展 1997年時,上海的“海歸”不過1.5萬人。那時,從國外回到申城,許多人猶豫不決。而現在,去上海施展才能,已成為許多“海歸”的選擇。 截至底,上海海外留學人員總數達11萬余人,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留學生戶口戶口若報入上海市或區人才服務中心集體戶的附同意接受函原件;戶口若報入由業務管理部門推薦的集體戶口的,用人單位報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的請示函中須注明;戶口若報入本人購買的產權房內的,附房屋產權證。僅當年,就引進了名。如今,在上海的“海歸”中,擁有兩院院士121名,上海戶口,占全市兩院院士比例的70%以上;973項目科學家126人次,占比更是高達93%以上。另外,“海歸”中入選“千人計劃”的高層次專家也有1068人,其中中央“千人計劃”專家626人,上?!扒擞媱潯睂<?42人。 “海歸”回滬,要的是施展才能。目前,上海建有張江、嘉定、漕河涇等11個留學人員創業園,留學人員在滬創辦企業達到4700多家,占全國比例四分之一,注冊資金超過6.7億美元,并且大部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僅如此,上海還建立了12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商飛、交大、寶鋼、楊浦知識創新基地、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這些都成為“海歸”們展示自我的平臺。 貼心政策為其服務 吸引“海歸”,上海居住證,靠的不僅僅是待遇。如何用更好更貼心的政策服務,使“海歸”們心有所屬,成為上海近年來不斷探索的重點。據了解,從1992年起,上海就不斷制定出臺一系列吸引來滬的政策,并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留學人員工作的專門機構,為“海歸”們在滬工作創業實行“零障礙”。 例如,上海設立“浦江人才計劃”,每年出資4750萬元,為留學人員創業提供“桶金”,解決其初期遇到的資金瓶頸問題。截至目前,“浦江人才計劃”已資助2502人,資助總金額達到近4.5億元。這一計劃在助推項目起步、支持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目前,項目承擔者中包括了中科院院士1名、“973”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科學家33人、中央“千人計劃”專家106人。 “上海磁場”得到認可 從2010年起,上海已連續4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有魅力的中國城市”前十名,近兩年的綜合指數更是排名。上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得到了“海歸”和外籍人士的共同認可。 “上海磁場”魅力何在?其中,為推出的《上海市居住證B證》就是一個創新,這使得“海歸”能夠享受市民待遇。目前,申城每年為引進的具有中國國籍的留學人員辦理落戶便超過6000人。其他外籍留學人員,外國專家等,從2002年至今也共辦理了7萬余張。 子女讀書,是“海歸”們常常牽掛的事情。為此,上海在上外靜安外國語學校開設了“留學人員子女定點班”,實行小班教學,受到了的普遍歡迎。不僅如此,申城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解決了“千人計劃”專家居留和出入境、社保、醫保、住房等16大類40項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