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20次瀏覽來源:網絡
,上海居轉戶、直接落戶政策,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這是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毛大立近日在由上海市科協等舉辦的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22條政策解讀系列講座 ;中透露的。 上海市出臺的落戶積分 ;國內人才還是要根據落戶積分、落戶轉戶口和直接落戶,在現有政策的體系框架上疊加,突出一些創業人才、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風險投資管理人才,還有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企業家。在與科創中心相關的這五類人才當中,我們將在現有框架下,去加分,去縮短年限,或者是直接落戶。 ;毛大立說,在方法上,這一次是強調市場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將在市場評價、市場認可方面加大力度。
根據《上海市落戶積分管理辦法》,總積分標準分值為120分。而對經由市場主體評價并獲得市場認可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及其核心團隊等直接給予落戶積分標準分值120分。這次在完善居轉戶的政策方面,上海將對幾類人員縮短年限。 ;我們這次通過市場主體評價對一些創業人才核心團隊、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居轉戶年限從7年縮短為3至5年。對經由市場主體評價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居轉戶年限從7年縮短為2至5年等。 ;
此外,上海還將優化人才戶籍直接引進政策。海歸上海落戶派出所的戶籍民警,負責登記造冊、記錄各家成員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成員關系等各類資料。根據以往政策,有11類人員可以在上海直接落戶,包括博士學位、拿到省部級以上獎、獲重大科技項目獎、省部級以上人才培養計劃人員等。根據新政,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等也可直接落戶,具體要求為:獲得科技企業孵化器或創業投資機構首輪創業投資額1000萬元及以上或累計獲得創業投資額2000萬元及以上(須資金到位并持續投資滿1年)的本市企業中持股比例不低于10%的創業人才,在企業連續工作滿2年等。
已有27名外國留學生辦理就業
毛大立盤點了上海人才的 ;家底 ;:目前,上海人才隊伍為473.8萬人,與科學有關的300多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達到30%。上海目前有海外人才13萬人,現在每年約引進1萬人,處于全國前列。留學人員中獲得博士學位的占90%以上, ;千人計劃 ;771名, ;浦江人才計劃 ;2787名。在上海的留學生創業企業有4900多家。
;但是我們在世界上能叫得響的國際化人才還是不多,人才還是少,人才進出還是不方便。我們人才大部分都是在傳統的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里,體制外的、非公領域的人才相對來說比較少,激勵機制也不多。 ;為此,上海專門出臺了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的實施辦法,涉及到也界定了四類外籍高層次人才的認定標準,包括獎項獲得者;專家、學者;企業的杰出人才、人才;以及具有特殊專長并為本市緊缺急需的特殊人才等。
此外,上海實施人才新政后為碩士及以上學位外國留學生頒發了《外國人就業證》。從去年7月1日以來,上海已經有27名外國留學生成功申領到《外國人就業證》,直接留滬就業。
據悉,上海目前直接從海外引進的外籍人員,有三類認定:市場認定、高層次人才認定以及科技創新職業清單中的單位、機構聘用人員。
收緊留學回國落戶上海條件
對留學回國人員落戶上海的政策也在收緊。以往上海對于留學回國人員的大概界定是:一類是在海外本科以上;還有一類就是在國內本科以上,然后到國外去進修一年以上的訪問學者。這兩類留學回國人員,可以辦理上海戶口。這部分人群每年大概有1萬人左右。
對此,上海也提高了 ;門檻 ;。上海海歸落戶辦理中國所獨有的一種人口管理方法。一個中國人出生后被要求選擇其父母中的一方的戶籍作為自己的戶籍,在就學、就業等也可以遷移戶口,但是有時地方政府會限制遷移的名額,以及征收高額城市增容費;因超生等原因也存在大量沒有戶口的人口。現在申請的基本條件包括:國(境)外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或者國內出去時是 ;211高校 ;在國(境)外就讀的是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等。此外,還有社保繳費等要求。
;這個推出以后,社會上有所異議,好像感覺上海對海外留學回國人員緊了,實際上我們也對照過,基本上沒有太大影響,因為我們十幾年下來聘用的海歸人員,90%以上都符合這些條件。留學生落戶政策把以“無血緣關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員”立戶,即由業緣關系共同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戶的稱為集體戶,家庭戶是戶口管理中最主要的形式。